- 785.71 KB
- 2023-04-18 01:04:02 发布
-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2020-2021 学年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提升卷:物质构成的奥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在水槽中盛适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
并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在小木片上固定一只短蜡烛(普通蜡烛 1cm,或者生日蜡烛 2~3cm),
用火柴点燃蜡烛.把集气瓶倒扣在小木块上方,并将瓶口水封.几秒钟后,蜡烛火焰熄灭,水位
上升.在水下用玻片盖上集气瓶,取出,量得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 .以下对此
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让溶液变红,便于观察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
B.滴入酚酞试液后,一开始溶液变红,随着蜡烛的燃烧,溶液逐渐褪色
C.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瓶内的氧气没有完全消耗
D.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随着瓶内的氧气减少,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生成
了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 CO 等气体
【答案】B
【解析】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要对应的生成物不是气体,而蜡烛燃烧却是能够生成二氧化
碳甚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实验者设计了用氢氧化钠来吸收二氧化碳的这个细节,所以酚酞
的加入虽然开始可以便于观察液面的变化,但是最终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被吸收。而对于进入液体
小于 ,我们有时会考虑药品的量不足,但是本题中蜡烛熄灭了,说明蜡烛是有剩余的。所以分析
时就要注意到这一点。
A、在起始阶段确实便于液面变化的观察,但是后期红色消失,所以便于观察。至于通过颜色变
化证明二氧化碳被反应掉,本题的设计是空气成分测定,而不是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所以
目的仅仅是便于观察。正确。
B、开始由于水中有氢氧化钠,所以显红色。后来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进入溶液从而消耗
了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由于生成物为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所以依旧是红色。错误。
C、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瓶内的氧气没有完全消耗。由于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
定的浓度,所以后期蜡烛熄灭并不代表氧气被完全消耗,所以会导致进入液体体积偏小。正确。
D、其实用蜡烛或者木炭都不可能得到对应的结果,因为这个过程中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过程
中会生成一氧化碳,虽然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吸收二氧化碳,但是一氧化碳却无法被吸收。正确。
故选:B。
2.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质子和电子质量决定的
D.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氮原子
【答案】B
【解析】A、原子不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普通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选项类推结果
错误。
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
C、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质子和中子质量决定的,电子的质量很小,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
D、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氮分子,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故选:B。
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C.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答案】D
【解析】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 A 错误;
B、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故 B 错误;
C、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 C 错。
D、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 D 正确;故选:D。
4.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其阴离子时( )
A.得失电子都有可能
B.一定失去电子
C.一定得到电子
D.既不得到电子也不失去电子
【答案】C
【解析】由原子变成离子的原理可知,是因为核外电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即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
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
A、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故选项说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