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41 KB
- 2023-04-26 12:12:05 发布
-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1
第 32 讲 凸透镜成像规律培优训练
题型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
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蜡烛不动,透镜不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答案】A
【解析】根据提供的图示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
缩小的实像,就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
光屏靠近凸透镜.
2.(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的环境应该亮一些为好
B.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应
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C.将器材调整好后,把蜡烛放在大于二倍焦距的某位置,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如果将
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想找到像,光屏应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D.实验过程中,蜡烛烧短后,光屏上烛焰的像将会向上移动
2
【答案】BCD
【解析】A、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环境应该比较暗,这样成的蜡烛的像更加清晰.故
A错误;
B、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实像基本能成在光屏中心,故 B正确;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此时,如果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想
找到像,光屏应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故 C正确;
D、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 D
正确.
3.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又对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小峰第一次选取一个凸起程度较小的凸透镜,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测得的焦
距为______.
(2)第二次他又选用一个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的焦距为 8cm,由这两次实验可得
出的初步结论:______.
(3)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
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 10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
甲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______的焦距大些.
(4)在用焦距为 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
距分别为 17.5cm 和 22cm,与理论像距 20cm 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
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_.
3
【答案】(1)10.0cm;(2)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面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
(3)红光;(4)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
【解析】(1)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此时读数为 10.0cm,
即透镜焦距为 f=10.0cm;
(2)由图甲可知,第一次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根据 1、2 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材料
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
(3)用红光和蓝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蓝光对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红
色光较蓝色光偏折能力弱,所以红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蓝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4)同一凸透镜,物距一定,像距一定,小组实验的像距不同,是因为光屏上还没有出现
清晰的像就测像距.
4.关于凸透镜成像实验,完成以下内容:
(1)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______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
度.
(2)图中 O 为凸透镜的光心,F 为焦点,请画出烛焰上的 S 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一条光
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其像的位置 S′.
(3)实验中当物距 u 等于焦距 f 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
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__.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
第 32 讲 凸透镜成像规律培优训练
题型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
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蜡烛不动,透镜不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答案】A
【解析】根据提供的图示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
缩小的实像,就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
光屏靠近凸透镜.
2.(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的环境应该亮一些为好
B.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应
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C.将器材调整好后,把蜡烛放在大于二倍焦距的某位置,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如果将
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想找到像,光屏应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D.实验过程中,蜡烛烧短后,光屏上烛焰的像将会向上移动
2
【答案】BCD
【解析】A、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环境应该比较暗,这样成的蜡烛的像更加清晰.故
A错误;
B、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实像基本能成在光屏中心,故 B正确;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此时,如果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想
找到像,光屏应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故 C正确;
D、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 D
正确.
3.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又对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小峰第一次选取一个凸起程度较小的凸透镜,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测得的焦
距为______.
(2)第二次他又选用一个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的焦距为 8cm,由这两次实验可得
出的初步结论:______.
(3)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
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 10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
甲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______的焦距大些.
(4)在用焦距为 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
距分别为 17.5cm 和 22cm,与理论像距 20cm 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
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_.
3
【答案】(1)10.0cm;(2)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面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
(3)红光;(4)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
【解析】(1)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此时读数为 10.0cm,
即透镜焦距为 f=10.0cm;
(2)由图甲可知,第一次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根据 1、2 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材料
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
(3)用红光和蓝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蓝光对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红
色光较蓝色光偏折能力弱,所以红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蓝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4)同一凸透镜,物距一定,像距一定,小组实验的像距不同,是因为光屏上还没有出现
清晰的像就测像距.
4.关于凸透镜成像实验,完成以下内容:
(1)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______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
度.
(2)图中 O 为凸透镜的光心,F 为焦点,请画出烛焰上的 S 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一条光
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其像的位置 S′.
(3)实验中当物距 u 等于焦距 f 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
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__.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