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03 KB
- 2023-04-26 13:08:06 发布
-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1
第 6 讲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原理: ;
2.主要实验器材及作用:
(1)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
(2)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
(3)金属挡板确保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更准确地测量路程和时间;
3.实验装置
①安装要求:斜面的倾角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倾角过大,会导致小车滑行速度太快,时
间太短,不宜测量 时间 ;倾角过小,会造成各阶段的平均速度太接近,或小车可能滑
不到斜面底。因此,斜面倾角应较小,目的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测量时
间 ;
②小车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且小车运动过程中 不能 改变斜面的倾
角;
4.小车运动距离:从“车头到车头”、或从“车尾到车尾”的距离;
5.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斜面上 同一位置 由静
止开始下滑;
6.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刻度尺要估读;
【交流与讨论】
t
s
v =
2
7.误差分析:①当小车过了起始位置才开始计时或小车未达终点就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时
间偏 小 ,平均速度偏大;②当小车到达终点后才停止计时或小车未开始运动提前计时,
会导致测量时间偏 大 ,平均速度偏小;③小车没有从静止开始下滑,所测平均速度偏大;
8.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受非平衡力的作
用;
9.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
10.小车从起点、中点分别下滑的评估:
①上半程、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具体关系为:
,
由此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
②下半程平均速度计算方法: ,不能从中点开始下滑,原因是从中
点由静止下滑所测时间不等于下半程时间;
【例 1】如图 1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点由静止开始
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点和 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图 1
上全下 vvv >>
21
21
3
3
tt
ss
t
s
v
−
−==下
3
图 2
(1)根据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的测量误差较大,需
多次测量;
(2)图中 AB段的距离 =cm,测得时间 =1.6s,则 AB段的平均速度 =
cm/s;
(3)如果小车过了 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会偏 ;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5)在 BC段、AC段的平均速度关系为 (填“>”、“<”或“=”);
(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 2中能反映图 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7)实验时斜面坡度应(选填“较大”或“较小”),是为了
;
(8)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 s3的平均速度 v3,下列方法最好的方案是()
A.小车从 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 B到 C所用的时间 t3与路程 s3,计算得到 v3
B.小车从 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 B点开始计时,到达 C点后测得时间 t3,再测量
路程 s3,计算得到 v3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 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 v3
答案:(1) ;(2)40.0;25.0;(3)小;(4)同一位置;(5)>;(6);(7)
较小;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8)C。
ABs ABt ABv
ABv
BCv ACv
t
s
v =
4
【例 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图甲 图乙
(1)小球从 A 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 (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 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D段的路程为 m,比较 AB
与 BC段的平均速度得 vAB (填“>”“<”或“=”)vBC。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 m/s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 m/s
sAB=0.3m tAB=0.5s vAB=0.6m/s vB=1.2m/s
sBC=0.9m tBC=0.5s vBC= vC=2.4m/s
sCD= tCD=0.5s vCD=3m/s vD=3.6m/s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 v﹣t图象,
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 A ...
第 6 讲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原理: ;
2.主要实验器材及作用:
(1)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
(2)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
(3)金属挡板确保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更准确地测量路程和时间;
3.实验装置
①安装要求:斜面的倾角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倾角过大,会导致小车滑行速度太快,时
间太短,不宜测量 时间 ;倾角过小,会造成各阶段的平均速度太接近,或小车可能滑
不到斜面底。因此,斜面倾角应较小,目的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测量时
间 ;
②小车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且小车运动过程中 不能 改变斜面的倾
角;
4.小车运动距离:从“车头到车头”、或从“车尾到车尾”的距离;
5.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斜面上 同一位置 由静
止开始下滑;
6.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刻度尺要估读;
【交流与讨论】
t
s
v =
2
7.误差分析:①当小车过了起始位置才开始计时或小车未达终点就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时
间偏 小 ,平均速度偏大;②当小车到达终点后才停止计时或小车未开始运动提前计时,
会导致测量时间偏 大 ,平均速度偏小;③小车没有从静止开始下滑,所测平均速度偏大;
8.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受非平衡力的作
用;
9.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
10.小车从起点、中点分别下滑的评估:
①上半程、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具体关系为:
,
由此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
②下半程平均速度计算方法: ,不能从中点开始下滑,原因是从中
点由静止下滑所测时间不等于下半程时间;
【例 1】如图 1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点由静止开始
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点和 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图 1
上全下 vvv >>
21
21
3
3
tt
ss
t
s
v
−
−==下
3
图 2
(1)根据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的测量误差较大,需
多次测量;
(2)图中 AB段的距离 =cm,测得时间 =1.6s,则 AB段的平均速度 =
cm/s;
(3)如果小车过了 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会偏 ;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5)在 BC段、AC段的平均速度关系为 (填“>”、“<”或“=”);
(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 2中能反映图 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7)实验时斜面坡度应(选填“较大”或“较小”),是为了
;
(8)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 s3的平均速度 v3,下列方法最好的方案是()
A.小车从 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 B到 C所用的时间 t3与路程 s3,计算得到 v3
B.小车从 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 B点开始计时,到达 C点后测得时间 t3,再测量
路程 s3,计算得到 v3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 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 v3
答案:(1) ;(2)40.0;25.0;(3)小;(4)同一位置;(5)>;(6);(7)
较小;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8)C。
ABs ABt ABv
ABv
BCv ACv
t
s
v =
4
【例 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图甲 图乙
(1)小球从 A 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 (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 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D段的路程为 m,比较 AB
与 BC段的平均速度得 vAB (填“>”“<”或“=”)vBC。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 m/s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 m/s
sAB=0.3m tAB=0.5s vAB=0.6m/s vB=1.2m/s
sBC=0.9m tBC=0.5s vBC= vC=2.4m/s
sCD= tCD=0.5s vCD=3m/s vD=3.6m/s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 v﹣t图象,
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