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6.35 KB
- 2023-04-28 03:52:01 发布
-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8 m/s
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 t
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 m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45 g
2. 某日,鄂州市举办了“生态鄂州——环洋澜湖健步走”活动。已知路线全长6 km,其中湖面栈桥长1 km。通过栈桥时,小丹和小蓝并肩而行,前一半路程以3 m/s的速度慢跑,后一半路程以2 m/s的速度快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栈桥时小丹和小蓝之间相对静止
B.小丹和小蓝在湖面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小丹和小蓝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小丹和小蓝通过栈桥的平均速度是2.5 m/s
3.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其响度
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
4.如图所示,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了解患者心肺的工作情况,听诊器运用的物理原理是( )
A.改变发声响度,使响度变大
B.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响度
C.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D.缩短人耳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响度更大
5.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6.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凝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7.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如图。关于这两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 )
A.轿车上、中兴 B.轿车上、兴中
C.公交车上、中兴 D.公交车上、兴中
8.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9.如图所示的现象与光的色散有关的是( )
10.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近视眼可利用凸透镜矫正
C.拍照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11.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12.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
A.8:1 B.4:3 C.4:1 D.2:1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关于“巍巍青山两岸走”的参照物是________。小丽在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 dm、14.50 dm、14.53 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________dm。
14.为了不影响小晶写作业,客厅里正在看电视的妈妈把音量调得很低,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音量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小。
15.一名游客行走在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若游客的身高是1.65 m,则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________m;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她的“身影”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如图是某小...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8 m/s
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 t
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 m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45 g
2. 某日,鄂州市举办了“生态鄂州——环洋澜湖健步走”活动。已知路线全长6 km,其中湖面栈桥长1 km。通过栈桥时,小丹和小蓝并肩而行,前一半路程以3 m/s的速度慢跑,后一半路程以2 m/s的速度快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栈桥时小丹和小蓝之间相对静止
B.小丹和小蓝在湖面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小丹和小蓝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小丹和小蓝通过栈桥的平均速度是2.5 m/s
3.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其响度
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
4.如图所示,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了解患者心肺的工作情况,听诊器运用的物理原理是( )
A.改变发声响度,使响度变大
B.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响度
C.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D.缩短人耳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响度更大
5.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6.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凝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7.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如图。关于这两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 )
A.轿车上、中兴 B.轿车上、兴中
C.公交车上、中兴 D.公交车上、兴中
8.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9.如图所示的现象与光的色散有关的是( )
10.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近视眼可利用凸透镜矫正
C.拍照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11.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12.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
A.8:1 B.4:3 C.4:1 D.2:1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关于“巍巍青山两岸走”的参照物是________。小丽在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 dm、14.50 dm、14.53 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________dm。
14.为了不影响小晶写作业,客厅里正在看电视的妈妈把音量调得很低,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音量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小。
15.一名游客行走在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若游客的身高是1.65 m,则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________m;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她的“身影”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如图是某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