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2.27 KB
  • 2023-11-12 13:42:02 发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某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A.齐、楚、秦、燕、赵、魏、韩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D.吴、魏、燕、赵、楚、秦、韩2.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交战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3.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秦国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秦孝公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A.实行分封制B.任用商鞅进行变法C.推进大一统D.推行汉化政策4.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文物是商鞅变法时推行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A.鼓励生产B.加强刑罚C.统一度量衡D.推行县制5.右图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的雕像,他是()A.大禹B.管仲1 C.商鞅D.李冰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史记·秦本纪》(1)秦孝公“卒用鞅法”的目的是什么?(2)“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反映了什么问题?(3)“鞅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1.右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2.牛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下列是关于他们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①他父亲牵着牛耕地去了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得更多了④都江堰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A.可能全部是事实B.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C.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D.只有一项是正确的3.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生产力发展B.实现富国强兵2 C.缓和社会矛盾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6.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A.鼓励耕织B.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7.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8.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 材料一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重新规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可以得到官爵。材料二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和允许自由买卖。凡是劳动好,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人免除徭役和赋税。材料三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其家属罚作奴婢。材料四全国设31个县,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同时进行户口编制。(1)这些变法措施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是由谁主持实施的?(2)变法前后,国家的统治阶级和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3)这次变法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放水节是都江堰一年春耕的开始,也是都江堰一年黄金旅游季的开始。2006年,放水节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悉,放水节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时,每到冬季,人们便用杩槎筑成临时围堰,使岷江水或入内江,或入外江,然后分别淘修河床,加固河堤,这就是岁修。到了清明时节,岁修结束,便举行既隆重又热烈的仪式,然后拆除杩槎,滚滚岷江水直入内江。后来,放水仪式演化为灌区人民广泛参与的祭祀李冰父子,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材料二二王庙是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郡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位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初名崇德祠,宋以后历代封李冰父子为王,清以后改用今名。庙内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深淘滩、低作堰等,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大殿东侧茶楼是一座临崖悬空的吊脚楼,游人可在此休息饮茶。4 (1)如果我们要一睹材料一中描述的“都江堰放水节”的风采,应该去什么地方?为什么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成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的宝地呢?(2)你知道材料中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什么时期吗?都江堰作为水利工程发挥着两个方面的主要功能,你知道是什么吗?(3)古时人们修建二王庙的原因是什么?(4)作为中学生,请你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怎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11.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商鞅变法的内容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政治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经济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角色扮演】(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5 【理解学习】(2)根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确立的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方法探究】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3)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答案与解析夯基达标1.A2.B3.B4.C图片为商鞅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此文物是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的历史见证。5.D6.参考答案(1)富国强兵。(2)商鞅变法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3)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时期国力最强的诸侯国,为秦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培优促能1.C战国七雄中,秦国位于最西边,故选C项。2.A本题是历史情景的再现,主要考查对铁农具和牛耕出现以及都江堰等知识的掌握情况。3.B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6 4.B5.B商鞅变法规定,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故选B项。6.D7.D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以前是贵族管理士兵,商鞅变法废除了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世袭特权,这就使得有些贵族失去原有的地位,而士兵也可以通过军功成为贵族,故选D项。8.A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国力大增,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④说法错误。9.参考答案(1)公元前356年。商鞅。(2)变法前,国家的统治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土地公有;变法后,国家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土地私有。(3)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10.参考答案(1)四川成都。因为岷江上游地势陡峻,而成都平原地势平缓,江水流到成都平原时突然减速,夹带的大量泥沙因沉积而淤塞河道;每到雨季,江水泛滥成灾,而雨季过后,又缺水干旱;都江堰的修建解决了成都平原洪灾和旱灾的问题,使之成为“天府之国”。(2)战国时期。防洪和灌溉。(3)李冰修建了都江堰,造福于成都人民,因而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4)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为建设祖国、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只要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11.参考答案(1)支持。因为商鞅变法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注:持不同看法,但言之有理也可)(2)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