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8.07 KB
- 2023-11-13 16:12:01 发布
-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过程与方法制作表格、分析图片、问题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潮流【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洛阳城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宋朝司马光的《过故洛阳城》中有一句诗“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胡风汉韵的民族交融的时代。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淝水之战(一)背景:1.图片展示背景:强大后的前秦,疆域辽阔。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
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经过: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从各地向南进发,晋军只有八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苻坚骄傲的对部下说,我有强大的军队,文武如林,摧毁晋朝,如风吹落叶一般。他吹嘘自己的军队“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出发前,连东晋皇帝、宰相俘虏后的公馆都准备好了。晋廷宰相谢安主张坚决抵抗,沉着冷静,调度有方。最终以少胜多打败前秦。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1.讨论:阅读课本P93页相关材料,找出前秦失败的原因。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教师过渡: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当粗犷豪放的草原游牧文明遭遇崇尚礼仪的中原农耕文明,自然产生了激烈而痛苦的文化碰撞与融合。拓跋鲜卑要怎样才能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呢?目标导学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背景1.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原因(目的)提示:(1)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2)北方内迁民族出现民族融合趋势。鲜卑族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治理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3)原因: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4)目的: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
文(三)改革措施1.【组图展示】,结合多媒体图文展示,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举措和意义。提示:(1)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都城平城,地处偏远,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洛阳卧居中原,山川纵横、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迁都洛阳,一方面加强了同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整个黄河流域的控制。)(2)推行汉化措施:a.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下令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规定30岁以上的鲜卑官吏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要立即改,仍说鲜卑语的,一律降爵罢官。)b.以汉服代替鲜卑服c.改鲜卑姓为汉姓项目措施意义迁都迁都洛阳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汉化用鲜卑语;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措施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小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表面看来,孝文帝改革使拓跋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特征,但改革,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交融,使华夏民族的发展犹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目标导学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教师提问:什么叫民族交融?提示:即各个民族在交往中,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接近,相互认同,共同发展。2.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特点及影响分别是什么。提示:(1)表现:①经济: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②政治: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③文化: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情感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战争是残酷的,但战争能带来文化交流民族交融的意义却是不容置疑的。南北朝时期长达160多年的对峙局面,为汉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以及民族与民族间的交融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环境。)
(1)特点: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2)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到东晋和前秦之间进行的淝水之战的概况,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时间、内容及影响有了认识和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1板书设计2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淝水之战古遗址激趣导入新课,采用淝水之战示意图分析淝水之战的概况,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淝水之战的形势。对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主要采用了四人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补充的方式突破重点。具体分析民族交融的表现、特点及影响时,采用分组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9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6 三国鼎立》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5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4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3 东汉的兴衰》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0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