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74 MB
  • 2023-11-14 21:00:07 发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7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课件PPT初一优秀公开课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n赵括依我的计谋定能打败秦国!纸上谈兵画蛇添足围魏救赵减灶诱敌n123掌握战国七雄及三次典型战役,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识记都江堰的修建和作用。n战国形势图礼崩乐坏“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依靠武力假借仁义之名而统一天下的叫“霸”1.社会背景:经过春秋300年纷争,大部分诸侯国被兼并,大诸侯国左右政局,周王室统治彻底崩溃。n读图学史2.赵韩魏三家分晋齐景公废长立幼政局不稳。田乞趁机政变,操控齐国朝政。前386年田和被周王册命齐侯,取得合法地位田。氏代齐难点解析这些变化反映出战国怎样的权力特点?天子诸侯卿大夫权力下移赵魏韩晋新兴地主阶级崛起n战国形势图(二)战国七雄秦记忆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楚燕赵魏韩齐汉水江水河水淮水渭水渤海东海战国七雄形势图周王城封国都邑临淄郢咸阳蓟大梁郑12435洛阳67练一练n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走向统一n强大的诸侯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n齐楚燕韩赵魏秦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身任六国宰相,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东六国合纵,使强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又配六国相印,叱咤风云。3.七雄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苏秦——合纵主张的代表n(四)战国三次经典战役与战争特点战争特点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战国铜壶壶身有水陆攻战图——孟子战役交战双方军事策略结果桂陵之战齐魏孙膑/庞涓围魏救赵齐胜魏败马陵之战齐魏孙膑/庞涓减灶计魏削弱,齐强大长平之战耗时3年兵力百万计“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秦赵离间计秦国大胜,加速统一进程n兼并战争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赵括交战双方:统帅:白起廉颇赵括战况:前261年秦攻赵。廉颇拒不出战。秦反间计成功易帅赵括。秦诱敌深入,合围赵军。被困46天后,赵括突围时被射杀,赵军投降。秦坑杀降军40万。“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战国策》秦国一国独大——以消灭各国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n材料解析材料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材料2: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荒地大量被开垦出来,成为私田。而鲁国最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缴税,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占有土地的人逐渐转变为地主,出现新兴地主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出现力求私有土地的合法化,掌握国家政权。新兴地主阶级有何需求?变法n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n难点解析奴隶主地主奴隶农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力是双脚,那鞋子就是生产关系。脚决定鞋子的大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脚大鞋小,脚小鞋大都不行。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两者必须相适应。租种土地封建地主农民变法到底是要改变什么?封建的剥削方式变法本质上改变的是生产关系旧制度的瓦解新制度的确立n商鞅变法(一)背景:1.经济:为适应先进生产力(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发展封建经济。——改革的根本原因政治: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确立新的政治秩序。——改革的政治原因军事: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变法以求富国强兵。——改革的直接动力思想:战国时期出现的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秦孝公n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二)目的:n(三)内容1: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加强基层管理,加强专制统治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改革内容合法化上述内容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建立县制内容作用西周:分封制秦国:建立县制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n(三)内容2: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发展封建经济,国富统一度量衡商鞅铜方量方便税收和交换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地主通过军功途径参政兵强;触动旧贵族重点解析何为“废井田,开阡陌”?说明了什利么益?内容作用“阡陌”指井田中间的灌溉渠道和相应的纵横道路,纵称阡,横为陌。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去掉,即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确立起土地私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n(四)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思考探究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根本原因);秦孝公的鼎立支持(客观原因);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得力措施。徙木立信封建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合法建立县制地主阶级参政国富兵强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n地主农民士兵贵族动脑筋请同学们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阶层,谈一谈商鞅变法给你们造成的影响。n《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成功!失败了,为什么?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因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n“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相司马错语)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如今被誉为“天府”的四川成都平原,古时也曾饱受水患之苦:从川西北雪山中发源的岷江,经过上游的高山深谷,汇成急流,冲向成都平原。它曾一次次溃决堤岸、泛滥成灾。成都附近泯江上1.地点n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对下列知识点进行自我归纳:(背景、时间、人物、地点、结构、功效、作用)李冰石像鱼嘴分水堤坝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飞沙堰宝瓶口滚水坝分洪排沙出水口引水入渠灌溉农田内江灌溉外江分洪成都平原——天府之国n2.修建4.功能3.构成公元前256年,秦国郡守李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防洪、灌溉、水运等。5.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n课后小结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社会大动荡政治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秦国完成统一n随堂训练1.《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C)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D.建立县制n2.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A)工程,它的修建者是(A.李冰B.商鞅C.秦始皇D.李春n3.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字《经三》,其中的“七雄”是指(A)A.齐、楚、秦、燕、赵、魏、韩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D.吴、魏、燕、赵、楚、秦、韩n谢谢观T看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