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2.46 KB
  • 2023-11-15 05:00:03 发布

安徽省太和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安徽省太和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是我国历史朝代局部图。该图中的②所对应的朝代应该是(  )A.隋朝B.后周C.元朝D.清朝2.七(1)班历史学习小组在整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时,收取了“十年寒窗”“金榜题名”“状元探花”等关键词。这个学习小组研究的古代制度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我国曾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A.余杭、涿那B.洛阳、大都C.余杭、洛阳D.洛阳、涿郡4.存在不长,却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B.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C.创立了三省六部制D.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5.如果你是唐太宗中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④看到唐太宗亲自面试考生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6.“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  )A.戒奢从简,虚心纳谏B.派文成公主人藏和亲C.增设殿试和武举D.重视地方吏治n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初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初期8.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下列描述最能体现唐朝前期对外开放特点的是(  )A.双向交流兼容并蓄B.政策开明和同一家C.恩威并重怀柔为主D.昂扬进取泽被东西9.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爆发的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B.起义军一度占领长安C.起义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D.起义军推翻了唐朝的统治10.唐代诗人徐来军:“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待我醉。”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B.C.D.11.下列不是赵匡胤采取的措施:(  )A.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取代原来藩镇B.为防止知州的权利过大,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C.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司都元帅府12.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  )A.与辽保持长期和平B.军力得到提高C.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D.解除统兵将领兵权13.下面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  )nA.宋夏议和B.宋辽议和C.宋金议和D.辽金议和14.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最早出现的是实物货币。现今又有了网络货币,纸币最早出现在(  )A.秦朝B.唐朝C.北宋D.南宋15.南宋时期,有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B.市船司C.宣政院D.权密院16.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  )A.开封B.景德镇C.苏州D.泉州17.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18.“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西晋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C.江南经济繁荣,出现了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D.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19.词风委婉、细腻、清秀的宋代女词人是(  )A.李白B.苏轼C.李清照D.柳永20.“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写的词,描写的是南宋抗金的情景。金最终被哪一少数民族所灭(  )A.契丹族B.蒙古族C.党项族D.匈奴族21.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地图(局部)中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的是(  )A.B.C.D.22.下列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n①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②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③关汉卿是其杰出的作家代表④它兴起于清朝中后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3.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  )A.专制统治的加强B.特务统治的强化C.经济控制的嘉庆D.思想控制的加强24.明代,倭寇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受命在台州等地抗击倭寇的英雄人物是(  )A.戚继光B.郑和C.郑成功D.康熙帝25.如图所反映的这部书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外国学者称这部书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书”是(  )A.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B.明朝时期一部手工业生产技术专著C.明代中后期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D.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二、辨析改错(10分)26.历史人物见证或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1)隋文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改正:(2)柳公权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改正:(3)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骨打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改正:(4)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描述了元大都的繁华景象。改正:(5)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改正:n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7.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材料一:唐太宗时,松赞干布仰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文成公主带去了中原许多先进的物品工具和文化。-----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内容材料二: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元朝还在中央设置管理佛教和西藏事务的机构。材料三:(1)藏族的祖先是什么?(2分)你认为唐太宗和文成公主的做法有何作用?(2分)(2)根据材料二,元朝在中央设置的管理佛教和西藏事务的机构叫什么?(2分)(3)材料三所示的金瓶掣签制度反映了清政府对某个地区的管辖。除此之外,清政府还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2分)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管辖有何作用?(2分)(4)综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2分)2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材料一: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材料二: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部编(五四·学制)《中国历史》材料三: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部编(五·四学制)《中国历史》(1)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以上四件事能佐证材料一中这一现象的是(多些少些写错均无分)(2分)n(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2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分)(3)1684年,清朝设置管理台湾机构是什么?(2分)有何作用?(2分)(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2分)四、活动与探究(16分)29.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优越,坚决反对某些西方大国的文明偏见。为此,你校7年级1班同学围绕丝绸之路的话题正开展“世界文明的交流互动”的研究性学习呢,快快进来哟!【迢迢丝绸路】材料一: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历史阶段中外交流主要途径中外交流的史实汉唐①③两宋②以丝绸、陶瓷等交换外国的帕来品元代马可·波罗来华明初郑和下西洋【绵绵交往情】材料二:在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殷殷续心中】材料三: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1)依据材料一写出上表中①②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③的内容。(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出古代中国科技“西传”的具体史实,并举出其中两例说明其对世界的影响。(4分)(3)据材料三,你认为中国发展“一带一路”应当秉承怎样的原则?(2分)(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2分)n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南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实现了统一,图中的②所对应的朝代是隋朝,选项A正确;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朝代更迭的相关史实。2.【答案】D【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创立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十年寒窗”长年刻苦读书的人科举得中被称为“金榜题名”,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的被称为“连中三元”,故选择D项;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科举制隋朝开创,唐朝完善,并从此延续整个封建社会。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选拔有用之人为国效力,有利于巩固统治。3.【答案】A【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解析】【分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开始,隋炀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这条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排除BCD,选项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熟知程度,主要是识记能力,难度不大。4.【答案】D【知识点】“贞观之治”n【解析】【分析】A.隋炀帝时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排除;B.隋文帝的年号是开皇,他在位时出现了“开之治”的盛世局面,排除;C.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排除;D.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他在位时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隋朝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其历史贡献不少,比如科举制的创立,大运河的开通等等,要注意掌握。5.【答案】B【知识点】“贞观之治”【解析】【分析】唐太宗死后,即位的是唐高宗,高宗体弱多病,唐高宗后期,后武则天掌握大权,后来武则天称帝,登上位。故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不可能遇到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位的一幕,选项④错误,排除ACD,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唐太宗,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唐太宗死后,即位的是高宗,高宗体弱多病,唐高宗后期,后武则天掌握大权。6.【答案】C【知识点】女皇武则天【解析】【分析】“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含义是赞扬武则天发扬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A.戒奢从简,虚心纳谏,是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排除;B.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是唐太宗时期的事情,排除;C.殿试和武举是武则天时期创立的,符合题意;D.重视地方吏治,是唐玄宗的统治措施,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7.【答案】D【知识点】“开元盛世”【解析】【分析】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开元盛世相关知识的识记。8.【答案】An【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解析】【分析】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对外开放政策)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促进了中外交流,丰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A双向交流兼容并蓄,符合题意;BC表述是唐朝民族关系特点,排除;D昂扬进取泽被东西,属于社会生活特点,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对外开放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四个选项的含义。9.【答案】D【知识点】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解析】【分析】A唐代后期,江南的社会经济虽有某些发展,但从帝到各级官吏,对人民的压榨“惟思竭泽,不虑无鱼”,阶级矛盾尖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中和元年(881年),黄巢军进入长安,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众迎接黄巢大军进城,“整众而行,不剽财货",群众达百万军,入城后,军纪严明,闾里晏然,晓谕市人:"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向贫民散发财物,百姓列席欢迎,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广明元年十一月(881年1月16日),黄巢即位于含元殿,建立了大齐政权,年号金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黄巢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唐朝统治,但并未推翻唐朝统治,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末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10.【答案】A【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时间为唐代,而“禾待我醉,”可知是一种灌溉工具,唐朝农民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唐朝经济繁荣,唐朝农民在农具上有很大创新,唐朝人民创制的筒车,是一种新型的灌溉工具,提高了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题目中的描述即是A筒车;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灵活运用唐朝筒车的相关史实。n11.【答案】D【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了分知州的权力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还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选项ABC都是赵匡胤的措施,排除;选项D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司都元帅府是元朝时期的措施,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宋太祖为了分知州的权力在各州府设置通判。12.【答案】C【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解析】【分析】数据中武职和文职出身的北宋枢密院任职人员比例说明北宋实行的政策是重文轻武。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选项C正确;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3.【答案】B【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解析】【分析】根据图示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以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军,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宋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军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B项宋辽议和是题干方框内对话讨论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辽宋之间的关系,掌握澶渊之盟相关知识。n14.【答案】C【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解析】【分析】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那时候,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15.【答案】B【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解析】【分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市舶司办理手续,排除ACD,选项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宋朝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16.【答案】B【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著名的瓷都是景德镇,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制瓷业无关,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宋代制瓷业发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7.【答案】A【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解析】【分析】材料内容“商业活动的时间(北宋)、夜市‘通宵不绝’和可以‘抵暮’的瓦子”,主要反映了北宋开封的市的经营不受时间限制,这是北宋的商业活动特点之一,打破了时间限制。A项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是题干生活景象最能表明的内容,符合题意;BCD三项材料中都没有提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n【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宋开封“市”的发展状况,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18.【答案】D【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解析】【分析】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不符合题意;B.西晋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不符合题意;C.江南经济繁荣,出现了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不符合史实;D.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经济现象是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需要学生先读懂题干材料含义,再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难点是理解题干信息的含义。19.【答案】C【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解析】【分析】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词风委婉、细腻、清秀的宋代女词人是李清照,排除ABD,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李清照的相关史实。20.【答案】B【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于蔡州。故B符合题意;辽国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宋朝时期由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一一契丹人建立,最后被金和北宋灭亡,故A不符合题意;党项族建立了西夏,最后被蒙古族消灭,故C不符合题意;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建立的政权有前赵、北凉,与金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21.【答案】C【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n【解析】【分析】通过关键信息“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可想到元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由此可判断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2.【答案】A【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散曲、杂剧等,不是兴起于清朝中后期,④不符合题意;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②符合题意;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①符合题意;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③。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元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23.【答案】A【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建词语可知,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封建君主集权加强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为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设立了厂卫特务机构,这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此外,清朝统治者还大兴文字狱,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造成了社会的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所以,本题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专制集权的加强。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封建君主集权加强的内容。选做“主题归纳”的题,最好用排除法又称代入法。如“锦衣卫”和“东厂”对应的是B项。C项与题干无关。“文字狱”对应的是D项。24.【答案】A【知识点】戚继光抗倭【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故明受命抗击倭寇的英雄人物是戚继光,排除BCD,选项A正确;n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25.【答案】D【知识点】中国古代科学著作【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外国学者称这部书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书指的是《天工开物》,主要记载的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D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排除。明朝时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属于农业科学巨著,A选项排除;明代中后期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是《本草纲目》,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朝时期的科学发展,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材料“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进行分析即可。26.【答案】(1)错误;隋文帝改为隋炀帝。(2)错误;柳公权改为颜真卿。(3)错误;阿骨打改为阿保机。(4)正(5)错误;纪传体改为编年体。【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因此,题干的表述错误,应将“隋文帝”改为“隋炀帝”。(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故答案为错误,改正:把柳公权改为颜真卿。(3)10世纪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而非阿骨打,因此材料描述错误,应将“阿骨打”改为“阿保机”。(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代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马可.波罗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书中描述了元大都的繁华景象,同时描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因此,题干的表述正确。(5)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n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题干表述错误,应把纪传体改为编年体。【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27.【答案】(1)吐蓄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西藏的发展。(2)宣政院。(3)册封达赖或册封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等。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和平相处、民族交融是主流。【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唐与吐蕃关系的发展,藏族人的祖先是吐蕃人,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西藏的发展。(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元政府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3)材料三所示的金瓶掣签制度反映了清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除此之外,清政府还采取了册封达赖喇嘛、册封班禅额尔德尼、设立驻藏大臣等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汉族与边疆民族虽有冲突,比如秦汉时期和北方匈奴,明清时期和蒙古,回族等,但和平相处是主流,民族交融是主流,民族之间的冲突和交往促进了民族交融。故答案为:(1)吐蓄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西藏的发展。(2)宣政院。(3)册封达赖或册封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等。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和平相处、民族交融是主流。【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28.【答案】(1)②③④(2)措施: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n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异宝。(3)机构:台湾府。作用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海防,促进了台湾的开发。(4)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巴想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对外开放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等。【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朱元璋强化皇权;鉴真与玄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都能体现。(2)据材料“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权”的措施是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异宝,1405-1433年,明成祖(年号永乐)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3)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朝设置管理台湾机构是台湾府,台湾府的作用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海防,促进了台湾的开发。(4)本题为总结性试题,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对外开放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等。故答案为:(1)②③④(2)措施: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异宝。(3)机构:台湾府。作用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海防,促进了台湾的开发。(4)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巴想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对外开放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等。【点评】本题以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为切入点,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唐朝中外交流的表现,明朝、清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措施,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29.【答案】(1)①陆上丝绸之路:②海上丝绸之路:③佛敦传入中国、玄奘西行。(2)史实: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影响:造纸术、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指南针推动世界远航事业发展;火药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3)共商、共享、共建原则。(4)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平交往、合作共赢。n【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鉴真与玄奘;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可知,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宋元明时期,中国的对外交通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史实可列举佛敦传入中国、玄奘西行的史实。(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科技“西传”的具体史实有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如印刷术促进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火药对欧洲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影响巨大,推动了社会变革。指南针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3)由材料“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并结合所学知,中国发展“一带一路”应当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4)本小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不同地区的文明之间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文明成果,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平交往、合作共赢。故答案为:(1)①陆上丝绸之路:②海上丝绸之路:③佛敦传入中国、玄奘西行。(2)史实: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影响:造纸术、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指南针推动世界远航事业发展;火药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3)共商、共享、共建原则。(4)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平交往、合作共赢。【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