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3.50 KB
  • 2024-01-02 23:20:02 发布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学生学习指导教案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1.1丰富的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1.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2.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会用已有经验分析、解决问题。3.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        ,并献计献策;会更加        ,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是社会的        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         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        ”。
3.人的身份是在        中确定的。在不同的        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二、课堂助学
师生共同探讨:
探究活动一:阅读教材P3—4“探究与分享”。
思考:(1)小华日记里记录的“大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2)读了小华的日记,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3)在暑假里,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可以与同学分享?
探究活动二:阅读教材P5“探究与分享”。
思考:(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
探究活动三:阅读教材P5“相关链接”和P6“拓展空间”。
结合社会关系网络图和你的生活经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
三、归纳总结

四、即学即用
1.2019年1月,期末考试一结束,杭州某高中一年级同学纷纷走上了社会实践岗位,开始了他们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与
社会真正进行了“亲密接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与人打交道 ②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③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④有利于引领学生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D.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3.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在社区,我与李奶奶是邻居。我与李奶奶的关系属于(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法律关系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关注社区治理 关心国家发展
2.有机 每个人 结点
3.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
二、课堂助学
探究活动一:答案略。
探究活动二:答案略。
探究活动三:答案略。
四、即学即用
1.A 2.D 3.B
1.2在社会中成长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社会化;明确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2.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3.增进关心社会的感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人的成长是        的过程。
2.亲社会行为在        和        中养成。
3.我们只有主动        社会,积极        社会,倾力        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课堂助学
师生共同探讨:
探究活动一:请你谈一谈《狼孩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探究活动二:观察教材P7“探究与分享”图片,并结合实际生活探究食物、学习用品、衣服等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探究活动三:观看教材P8“探究与分享”中的两幅图片。
回答:(1)这两种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吗?为什么?
(2)我们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归纳总结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1.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2.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四、即学即用
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分享...